湖南永定:莓茶助力永定区脱贫攻坚纪实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湖南永定:莓茶助力永定区脱贫攻坚纪实

群山耸立,高入云端,云蒸霞蔚,鬼斧神工。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永定区,拥有着世界瞩目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在这独特的地形地貌之中,孕育出一种茶叶珍品——莓茶。

近年来,永定区把莓茶作为“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和助力全区精准扶贫产业之一重点培育、重点打造,通过科学编制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完善联结机制,塑造公共品牌,让莓茶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莓茶已经成为贫困群众的‘致富茶’。”副市长、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表示,随着“张家界莓茶”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唱响,莓茶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也将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发挥农业产业主体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从“小特产”到“大产业”

莓茶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因其加工过程中细胞破碎,细胞中所含的黄酮活性成分渗透到表面形成一层“白霜”,所以称之为“莓茶”,经检测黄酮最高含量达43.78%,堪称“茶中之王”。

自古以来,永定区土家先民常饮莓茶,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延年益寿,被誉为是神灵对土家人的恩赐,将其尊称为“土家甘露”“土家神茶”。近年来,经过不断发展,莓茶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市场潜力巨大。

如何让生长于田间地头的莓茶,成为群众脱贫的“先锋”?“科学分析形势,坚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永定区委副书记、区长朱法栋表示,加快推进莓茶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大局。

于是,永定区先后出台《永定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永定区“张家界莓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暨“5111”行动计划》,把莓茶作为推进产业扶贫、增强造血机能、助农稳定增收的重要产业重点培育,计划发展莓茶面积10万亩,实现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带动10万人脱贫致富。

初冬,走进罗塔坪乡,只见沿途农田里,农户双手翻飞不停,摘下一篓篓鲜叶。在政策的刺激下,该乡莓茶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年产值1.3亿元左右,人均种植面积2.5亩,人均纯收入7500元左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3户有470户种植莓茶,面积达5500亩,户均种植11.7亩,户均纯收入达2.6万元以上。

如今,永定区莓茶种植面积达8.1万多亩,建成了3个莓茶特色产业省级示范园,拥有2个万亩莓茶发展乡镇,5个千亩莓茶发展乡镇,1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个种苗圃基地。全区从事莓茶种植、加工、销售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01余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基本形成了“乡乡建基地、村村有合作社,户户搞产业、人人当股东”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4万多农民增收。

从“土家味”到“新名片”

2019年5月,“张家界莓茶”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业交易博览会上,捧起“创新养生茶”金奖。今年11月,张家界莓茶获评首届“湖南气候好产品”,湖南乾坤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张家界神州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了2020第十二届湖南茶博会“茶祖神农杯金奖”,2020第二十二届中国中南(湖南)农博会金奖产品。

永定区委副书记程漫告诉笔者,近年来,张家界莓茶还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有机产品认证、中国驰名商标等品牌荣誉,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到张家界的首选地方特色产品,“莓茶成为‘伴手礼’,并逐渐成为张家界呈献给世界,和世界认识张家界的一张名片。”

在“张家界莓茶”这一区域性公共品牌之下,永定区莓茶加工产品注册商标已达23个,成功获得11个绿色食品和2个有机食品,建立了电商多元化销售莓茶渠道,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格局。同时,还制定出台了张家界莓茶种植技术规程和张家界莓茶初加工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确保产品品质。

永定区莓茶企业还围绕莓茶深度开发,建立产学研技术合作关系,已开发出面膜、牙膏、黄酮营养液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并组织实施了张家界莓茶太空育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好产品也要大声吆喝。

近年来,永定区组织举办“张家界莓茶”产业发展论坛、推介会,在上海、深圳、长沙等地参加农博会、农交会等大型会展活动,累计完成现场签约近2亿元;70多家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对张家界莓茶进行大力宣传报道,扩大莓茶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

同时,通过举办“莓丽中国行”“山歌对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宣传推介优质的莓茶产品,开展“书记直播卖莓茶”“区长直播卖莓茶”等营销方式,提高了莓茶品牌影响力。如今,张家界莓茶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等30多个省市及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

拥有绝版的旅游资源,茶旅融合也是主要课题。永定区着力打造茶旅融合农业示范基地,开展采茶、制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俗体验活动,进一步挖掘张家界莓茶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多重功能和多重价值。

“通过种茶,不仅卖茶增收,还可卖风景挣钱。”张家界茅岩河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覃国银说,目前,公司正在三家馆乡千亩莓茶种植基地,以“一亩茶园、一套木房、一间茶室、一间书房、一个农庄”的“五个一”消费众筹模式,建设莓茶文旅产业园,打造土家族原生态人文康养生活方式。

从“山中叶”到“致富茶”

撮一小撮莓茶,放入杯中,冲上开水。在一片绿色中,茶香四溢。在永定区教字垭镇七家坪村,土家族村民用最寻常的待客方式,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3年前,在驻村扶贫队的帮助下,建档立卡户向佐朋回村发展莓茶。现在,他拥有了200多亩莓茶基地,不但自己脱了贫,还带动了15户贫困户共同致富。在一垄垄茶藤间,60多岁贫困户吕桂林一边忙活一边告诉笔者,闲暇时上山采茶,一年收入超过1万元。

为推动莓茶产业在全区产业扶贫中“挑大梁”,永定区整合产业扶贫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支持莓茶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扶的奖励机制,积极引导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发展莓茶产业,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模式,探索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纽带,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

茅岩河镇大米界村贫困村民张忠诚过去开采铁矿石,钱没挣多少,却患上了呼吸道疾病。现在,他家15亩土地全部流转给莓茶基地,他还当上了基地务工小组长,月收入3000多元。“生活有了保障,看着满山的绿叶心里也舒畅。”他说。

在整个茅岩河镇,以大米界莓茶种植基地为核心,已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发展莓茶,涉及农户500多户,曾经因采矿满目疮痍的山头,如今已郁郁葱葱。

作为莓茶精准扶贫产业的领头企业,茅岩河投资有限公司于2016年投入启动资金500余万元,在8个村新建莓茶种植基地1500多亩,带动120户456人参加莓茶种植,其中涉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101户372人。受益于“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8个村在莓茶产业的带动下,陆续脱贫出列。

一片片不起眼的叶子,从大山深处到杯中名品,经采摘、炒制、销售等环节,打造成了一条村民脱贫致富的财富链。

一方产业富裕一方人,老百姓们的生活也像莓茶的口感一样,苦尽甘来。数据显示,近两年,永定区莓茶产业已带动7000多户农户脱贫,实现近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4000元。

原标题:莓茶助力永定区脱贫攻坚纪实

注:内容来源张家界日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